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

时间:2024-06-18 01:39:5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16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对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复函
劳动部办公厅


复函
广州市劳动局:
你局《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问题的请示》(穗劳函字〔1997〕193号)收悉。经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对《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劳部发〔1994〕481号)第五条中的“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的理解问题。这里的“工作时间不满一年”是指两种情形,第一种是指职工在本单位的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第二种是指职工在本单
位的工作时间超过一年但余下的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计发经济补偿金时对上述不满一年的工作时间都按工作一年的标准计算。
二、《违反和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办法》第五条关于“工作时间不满一年的按一年的标准发给经济补偿金”的规定,适用于该办法中的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和第九条。



1997年10月10日
  【案情】

  2011年4月27日债务人达沿公司与债权人安徽省霍山县某贷款公司签订借款合同,约定借款金额为300000元,借款期限为2011年4月27日至2011年10月27日止,月利率为1.35%,还款方式为按季接息,到期后一次性还本付息;同时约定违约后果:1.自借款人逾期还款之日起按约定利率的1.2倍计收逾期利息;2.并支付按逾期金额的 1%计收的违约金。此款由周某提供连带责任保证,保证效力及于借款本金、利息、违约金及实现债权的一切费用。该贷款公司当日即完全履行了提供贷款义务,但是达沿公司只将利息结至2011年9月底,到期后没有归还本金,所欠利息截止2011年10月27日为3645元。霍山县某贷款公司以违约为由,起诉借款人及保证人要求二被告共同偿还借款本金及其利息,并承担违约责任。

  【分歧】

  一、否定说认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本条的“应当”表明法律只认可逾期未返还借款的责任承担方式只有一种就是支付逾期利息,因此逾期利息即是违约责任的一种承担形式,不应当再约定违约金,两者不能并存。而且,不论借款合同中是否约定了逾期利息,当事人均有权依据法律规定要求还款人支付利息。如果支持了权利人的逾期利息请求权,再支持违约金请求权,势必加重还款人的责任,对还款人不公平。

  二、肯定说认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该条是合同法的总则条款,因此应适用于合同法所规定的所有形式的合同。我国法律没有关于禁止在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金的规定,因此,根据“法无明文禁止即许可”之法理,权利人可以在借款合同中约定违约金,违约金与逾期利息可以并存。

  【法理释名】

  笔者赞成肯定说,理由:

  1.合同法第二百零七条条文中的“应当”不应作限制性理解,应进行指导性解读。合同法一向贯穿着意思自治原则,属于私法,国家不宜过分干预。整部合同法都是以指导合同当事人进行交易为宗旨的,强制性规定以能减则减为原则。因此,该条之“应当”是对审判实践的指导,而非限制责任的承担方式。

  2.逾期利息是报酬,利润。从利息的本质来说,利息是贷款人提供借款应得的报酬,是借款人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利息实质上是利润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因此,逾期利息,仍然没有脱离利息的本质,即使借款人超越了还款期限,但是借款仍然在借款人处使用,借款人仍然要向贷款人支付逾期使用借款的代价。由此可见,逾期利息是借款人逾期使用借款而向贷款人支付的代价,是贷款人在借款人逾期使用借款期间获得的逾期报酬。回过头来再看上文条款中之“应当”二字,就不难理解了。可以认为,不论是否逾期,只要借款还在借款人掌握之中,借款人就有义务向贷款人支付使用借款的代价,贷款人则当然有权利获得报酬。

  3.逾期利息不是违约责任,与违约金不矛盾。不能认为逾期利息是违约责任的一种承担方式,不能把逾期利息归为对于借款人违约行为的惩罚,因为我们不能拿贷款人应得的报酬来惩罚借款人。那样只会对贷款人不公平。笔者认为,利息既然是报酬,是利润,是代价,而不是违约责任,那么在借款合同中另行约定违约金,就是可行的,也不违反法律的规定。为了避免有人以此来规避法律,变相收取高额利息,只要约定的利率不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利率的四倍,且逾期利息与违约金总和不超过按照此四倍利率标准计算的应还利息总和,就应予以支持。

  (作者单位:安徽省霍山县人民法院)

  来源:中国法院网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章程

卫生部


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委员会章程
卫生部


(1993年10月29日)


一、根据国务院《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以下简称卫生部)负责组织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以下简称中药保护委员会),其英文名称为National Committee on the Assessment of the Protected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roducts P.R.C
.,英文缩写为NPTMP。
二、中药保护委员会是卫生部审批中药保护品种的专业技术审查和咨询机构。委员会设主任委员一人,由卫生部部长兼任;副主任委员若干人,由主任委员聘任;委员会委员由卫生部部长聘请中医药医疗、科研、检验及药品经营、管理等方面的专家组成,每届委员任期四年。
三、中药保护委员会成立及委员会换届会议,由卫生部主持召开;中药保护委员会全体会议,由主任委员或副主任委员主持召开。
四、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其任务是按照《中药品种保护条例》的规定,在卫生部领导下,负责以下工作:
1.起草修订国家中药品种保护审评委员会章程,组织委员审议;
2.负责企业申请中药品种保护的受理、技术咨询及与有关部门联系或协调等工作;
3.负责中药保护委员会各类专业审评会议及品种审评的组织工作;
4.承办经卫生部批准的中药保护品种的批件、证书颁发及发布公告等项工作;
5.负责中药出口品种向国外卫生当局出证前的技术审查工作。
五、中药保护品种的审评,一般以专业会议方式由中药保护委员会委员按专业审评的要求进行审评并写出审评意见。
六、中药保护委员会的委员在品种审评中要以严肃、认真、公正的态度,在本专业的范围内,对被评审的中药品种提出客观评价意见。
七、对企业提出中药品种保护的申请,自办公室正式受理之日起,一般应于四个月内完成审评工作,但涉及同品种考核等情况的例外。
八、中药保护委员会的审评委员在受聘期间不得在制药生产企业中兼职或担任顾问;对送审的资料不得摘录、引用,并负有保密责任,对审评意见及接触的资料不得外传。
九、对不能遵守本章程规定和不能胜任审评工作的委员,卫生部可予以解聘。
十、中药保护委员会活动经费,由审评费支出,专款专用。
十一、本章程经全体委员会会议审议后,由卫生部批准实施。



1993年10月29日